说道“巫”字,不禁会让人联想到影视作品中的巫医、巫婆、女巫等,他们不仅神秘莫测,还怀有通天的法术,一直为世人所敬仰,今天我们就来解密“巫”字的秘密!
古人认为,巫能够与鬼神相沟通,能调动鬼神之力为人消灾致富,如降神、预言、祈雨、医病等等,久而久之成为古代社会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职业。
另外,巫以职业为氏。巫族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据《姓氏考略》载:“黄帝臣巫彭作医,为巫氏之始。”
公元前2690年,有个叫巫彭的人,他通过观察动物自己采吃植物治伤,发明了中草药,替人治病,因他医术精明,黄帝轩辕氏敬之为神,封为医相,五千年来一直为中国医药学始祖。
据《尚书》记载,巫咸是商太戊帝身边的一位贤臣。他擅长于占星术,是个占星家。传说他测定过恒星,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学家。
他还发明了筮(即一种草)占卜,相传黄帝出战时,都会先请巫咸作筮。据说巫峡之名便来源于巫师巫咸。
另外,巫咸还是一位上古名医,"以鸿术为尧之医,能祝延人之福,愈人之病,祝树树枯,祝鸟鸟坠"以巫祝之方法愈疾,反映当时巫术与医道结合于一身的情况。关于巫咸其人,民间传说他还是鼓的发明者。
“巫”字的演变也是值得探究的。
“巫”字的甲骨文由两个“工”交叉组成,“工”,表示精巧器具,“巫”字强调极为智巧;金文“巫”字承续甲骨文字形,但略有变形,淡化了“工”型。
篆文“巫”字写成一“工”和两“人”,象女巫两袖舞形。
上述篆文“巫”象女巫两袖舞形,那么“巫”与“舞”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?
中国著名考古学家、古文字学家、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,从中国古代甲骨文中考证出,“巫”和“舞”是一回事。甚至还有的学者认为,古老的“巫”字就是两个人相对翩翩起舞的形象。
巫舞是一种古代巫觋祭祀活动中舞蹈的总称。过去在祭祀活动中,通常是以舞蹈为重要的手段,因为舞蹈形象鲜明,具有直观的震撼力,而且很美,可以起到其他手段起不到的作用。
在古代,“巫”是由氏族的领袖们兼任的。比如,传说中的大禹,不仅仅是一位善于治水的英雄,而且也是一位大巫。他因为治水辛劳,两腿落下毛病,走起路来迈不开步子,只能用小碎步一点点地往前挪。大禹这种步伐久而久之被后世称为“禹步”,运用的范围很广,既是道士布法的一种步伐,也是巫觋求神的舞步。
在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都有祭祀的活动,也都有巫舞的存在。比如,楚国祭神的大型歌舞《九歌》中就是巫觋扮演神的形象,身穿彩衣并佩带美玉,手持长剑翩翩起舞。
由于巫舞跳起来的难度很大,技艺高超,一般人不能为之,加之跳巫舞的人不但善舞,而且貌美,因此很能吸引、迷惑他人。由于“巫”和“舞”是同音,“巫,以舞降神者也”,所以巫的“降神”手段主要是舞蹈。
最后,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巫文化。巫文化是华夏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与楚文化的融合,孕育出了如《山海经》《诗经》《楚辞》这样的文化瑰宝,而作为巫文化之历史遗存的“上古盐都”宁厂古镇,大宁河古栈道、悬棺“二谜”等则更是神秘幽古。
https://www.zhihu.com/?utm_source=googleSearch&utm_campaign=guest_feed&utm_content=guide&utm_medium=zhuanlan&utm_id=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