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心語哲理
早安語錄勵志正能量
格局大者不糾纏,智慧深者不貪婪,眼界廣者不自私
Posted on 2022年11月30日 by admin
欲治身,先治心。
陽明先生說:天下無心外之物。
人生的一切問題,本質上都是心的問題。
內心不通透,一點小事也能讓人受盡折磨;內心不強大,一點誘惑就能讓人陷入深淵。
終生修心,提升眼界,才能超然人生的諸多紛擾,活出淡定從容。
01、格局大者不糾纏
詩人黃遵憲說:直窮絕頂高,始覺天地闊。
一個人站得越高,內心越寬廣,那些在旁人眼里了不得的大事,在他眼里只是一些無須在意的雞毛蒜皮。
西漢名臣韓安國曾經因為犯法被抓進牢里,當時有個獄卒田甲侮辱他。
韓安國很生氣,警告他:死灰就不能復燃嗎?言外之意是:你就不怕我將來得勢?
獄卒田甲很不屑地回答:死灰復燃了,我就尿滅它。
誰知不久,韓安國青云直上,成為當權的梁孝王內使,嚇得獄卒趕緊謝罪求饒。
韓安國只說了一句:你現在可以尿尿了。
就放他走了。
不僅沒有報復,反而對他很友善。
別人問他為什么不懲罰田甲,他只是說:不值得。
韓安國從小讀書,立志為國家效力,田甲的侮辱根本不在他眼里。
他幫助漢朝化解了數次危機,獲得漢景帝信任。
在漢武帝時,進入漢朝中央政權的核心圈子,官至御史大夫,位列三公。
王陽明說:持志如心痛。
一心在痛上,豈有工夫說閑話、管閑事?
真正有大格局的人,志向高遠,一心完成自己的志向,根本不會在這些小事小節上糾纏。
正事都忙不過來,哪有時間管雞頭魚刺。
閑言也好,侮辱也罷,與他們都是小節。
武則天時代,有人曾誣告狄仁杰,害得狄仁杰被貶。
風頭過去后,武則天召狄仁杰入宮,問他想知道誣告他的人是誰嗎?
狄仁杰表示不想知道。
因為自己知道了以后肯定會針對他,冤冤相報何時了。
武則天聽了,非常欣賞狄仁杰的氣量,加上狄仁杰政績突出,武則天提拔他做了宰相。
余秋雨說: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窺互監、互猜互損,有人把生命釋放于大地長天、遠山滄海。
真正有大格局的人,從不在無謂的小事上浪費時間。
天高海闊,他們有更大的視野,有更大的事業。
對他們而言,停止在雞毛蒜皮的人事中消耗,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。
02、智慧深者不貪婪
佛教有三毒:貪嗔癡。
貪婪排在首位,被視為人性最難根除的毒瘤。
一個人如果對外物過度渴求,過度占有,基本上都是沒有什么智慧可言的。
南朝梁人魚弘任太守時揮霍無度,侍妾上百人,車馬服玩奢侈異常。
每到一處都要搜刮個干凈。
他自己還洋洋自得,揚言每到一處都要搞個“四盡”:水中魚蟹盡,山中麋鹿盡,田中米谷盡,村里百姓盡。
由此獲得“四盡太守”的罵名。
但是因為過度縱欲,魚弘很快死在任上。
而梁國也因為貪官太多,迅速覆亡,淹沒在歷史的塵埃里。
《太平御覽》里講:驕奢,人之殃;恭儉,福之場。
貪婪奢侈的人,容易遭殃;恭敬簡樸,才能帶來福氣。
謹身節用,懂得知足,才是安命之法,保身之道。
春秋時期,晏子任齊國相國,俸祿高,賞賜也豐厚。
但他把大部分的俸祿都分給了貧民百姓,自己每月只留幾匹布、四升糧。
穿著普通百姓的衣服,坐著破車,駕著劣馬上朝。
君王給他建了氣派的府邸,他堅辭不受,一定要住回自己的老房子。
去世的時候,妻子問他有什么遺言:他說希望自己死后,家庭節儉的風氣不要改變。
晏子一直活到九十六歲,一生沒有遇到大的災禍,一生清廉,政績斐然,成為齊國人心中一代名相。
《韓詩外傳》里講:徼幸者,伐性之斧也;嗜欲者,逐禍之馬也。
貪圖錢財名利,是危害生命的利斧;不斷滿足自己的欲望,則是追逐災禍的快馬。
學會節制自己,知足少求,一個人才能避害就利,轉禍為福.
03、眼界廣者不自私
老子說:“以其無私,故能成其私。”
不為自己謀求利益,你就會走上平坦大道,就會慢慢得到你想要的。
愛出者愛返,福往者福來。
一個不自私的人,懂得為別人著想,最后才能獲得別人的回饋,成就自己。
戰國時期,齊國孟嘗君有個門客叫馮諼,孟嘗君把他派到薛國收債。
到了地方之后,馮諼發現百姓貧苦,根本無力償債,于是假傳孟嘗君的命令,一把火把債券都燒了。
當地百姓都夸贊孟嘗君仁義。
回來之后,孟嘗君聽說他把債券燒了,便問他緣由。
馮諼說:雖然沒有收回錢財,但是為您帶回了仁義啊。
孟嘗君沒有追究。
一年后,孟嘗君失寵被趕出國都,被迫回到屬地薛國。
在孟嘗君快到達薛國的時候,無數百姓前來迎接,歡迎孟嘗君的回歸。
憑借著薛國百姓的支持,孟嘗君很快重新得勢回到齊國政治中心。
《喻世明言》里講:積善逢善,積惡逢惡。
多做善事,就會得到好報;壞事做多了,會受到懲罰。
把眼光放遠一些,你會發現你的每一份善良最終都是你的福氣。
宋代范仲淹活著的時候不重視錢財,但是卻關心救濟窮苦的族人和百姓。
他在朝為官的時候,拿出畢生積蓄買下千畝良田作為范氏莊田,給窮苦的人提供安身之所。
在這里的人,每天一升米,每年有一匹布,婚喪嫁娶都能得到保證。
范仲淹去世之后,范氏莊田成為范家最重要的資產,給窮人提供庇護的同時,也讓族人渡過無數戰亂和災荒。
范仲淹的一個善舉,庇護后代家族八百年不衰。
《顏氏家訓》里講:修善立名者,亦猶筑室樹果,生則獲其利,死則遺其澤。
意思是說:人修善心,就像是蓋房子、種果樹一樣,活著的時候能受益,死了以后也能恩澤子孫。
善良不只是內心的惻隱,它也是一個人的眼界。
很多人只能看到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,卻看不到未來更廣闊的福澤。
斤斤計較,自私自利,最終毀掉的,卻是自己一生的福氣。
古人說:欲治身,先治心。
世間所有的磨礪和修行,都指向一個人的內心。
在復雜紛擾的人生中,慢慢把這顆心練得通透明達。
不糾纏、不貪婪、不自私,人生才算得其圓滿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