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20 July 2015

家养猪和野猪 2172015



家养猪和野猪 2172015
家养猪和野猪的最大差别就是家养猪【吃住和安全】是有100%保障而野猪是完全没有。这差别使家养猪和野猪在体型方面有一定的差别。家养猪除非是小品种的,不然野猪的体型怎样都无法跟家养猪对比。

家养猪【娇生惯养】。不必自己劳神体动就有得【吃喝】。吃饱了,在局限的空间的猪栏里,唯一的【活事】转个身就是睡觉,所以自然而然就发胖了。 如果没有什么【长肉剂】的干扰,肥白肉是会长一寸半不等的。

野猪也是有肥白肉部分,不过怎样也不会像家养猪那么厚。这应该是基因的问题。所以,野猪也有半寸不等的肥白肉。 但是怎样都没有家养猪那么厚。这就是有运动和没运动的差别。

吃全天然食物的猪像野猪,吃饲料的家养猪/大工厂饲养的猪,还有吃天然食物的家养猪,质量是非常不一样的。  最近,家里的没有【够氺】鸡,我去买两次有吃虫和其他天然食物的kampung 鸡吃。  第一只买来才1。4kg,养了大概一个月,上星期日才吃的,那种味道真的是1等1 的【净清】美味。

大鸡鸭在我家是吃【金豆/玉米】和米饭菜厨余。 通常我会给小鸡鸭吃一月半/两个月的饲料。 像婴儿喝母奶/牛奶。  我曾经试过给小鸡吃【碎金豆】,小鸡不能适应,没多久就【归土】当肥料了。  就那一次,我只好按照朋友建议的【养鸡之道】,乖乖的凭70%规格去做。  我的鸡,是慢慢慢慢的长大的。 而且都是瘦瘦的。  很少会胖得不得了。 

听说现在,也有人给猪吃【黄豆/金豆】,所以肥白肉没有那么厚了。  但是,应该不会这剩【一层皮】吧。  大家一起去研究研究研究吧。 

第二只是1.5kg,没有在家里再调养一些日子,一买回来就请附近的阿姨帮忙。。。  那只非常【不够氺】,所以没有第一只那么好吃。

野猪呢,【吃喝和居所】需要有很多体力劳动去寻找。所以相对的活动量是百分百。除此以外,在森林原野中,它们时时刻刻,还要顾虑自身的安全问题。面对老虎狮子和豹子类,还有猎人的威胁。 【身心灵】,以我看总是战战兢兢,精神肯定很紧绷的过日子。我不知道它们当中是否有【精神困扰】的问题。 所以野猪是100%比家养猪灵活。要活捉野猪是【白想】的。

据我所知,猎人们要猎野猪可要眼快手快,不然根本没有机会猎取到。 所以,很不好笑的,不时不时,猎人眼手太快了把同队自己人当野猪来枪打。  结果,是猎人真的是【猎人】了。  这很清楚告诉我们野猪是有多灵敏敏捷的。 要猎取野猪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 

如果我们把家养猪和野猪放在同一个起跑点,让一群只体型不分上下来个200m赛跑。 这场比赛肯定是野猪【包赢】;家养猪【包输】。 我不知道家养猪【跑得来】吗? 

家养猪和野猪的样子也是有一定的差别。自己去查差别/spot the differences吧!

Sunday, 19 July 2015

本性VS 习性2072015



本性VS 习性2072015
人生下来,有带有什么本性? 我看到全天下东南西北的babies还没有受到小环境和大环境【洗礼/熏陶】之前【心灵】都是100%纯洁无瑕疵的。不是吗? 是不是,后来,人生的经历的大小环境和对人事物互动的诠释,还有遭遇塑造个别的特性呢?

6月尾,我大哥大嫂的大媳妇在日本刚刚生出一个小baby,以我看,还不到半小时,大哥就向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亲朋戚友公布好消息。我们都看到那刚生下来的【小东西】,怪可爱的。大家都听到他很大声的哇哭声。有现代的科技的方便和便利, 我们都看到这【小东西】那刚生下来的模样和听到那超大声的【第一哭声】。

这【小东西】,我相信有他天生的IQ,他的DNA和他的【身心灵】。后天,就看他的小环境/家和所接处大环境/学校,还有社会和世界。这是先天和后天的【造化】造就和塑造一个人。

每次,有人典故:【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】,我就自然而然的质疑,【个别】的本性是什么? 我一直探索【我自己的本性】是什么?

我看到【人整体的本性】不受法律,道德,品德教育等等等约束的是怎样的。报纸媒体刊登的【坏事】不是很足够证明吗? 【个别的】只有【特性】这跟个人后天经历和【修养】息息相关。本性/instinct 不必经过学习就有的本能/本事。

脾气好/脾气坏,心地好/坏,小气/量气大,情绪容易波动/沉稳,正直/偏邪,诚实/虚伪,好计较/随意,听话顺从/不听话不顺从/叛逆,内向/外向,灵巧/笨拙,聪明/愚笨,易怒/能耐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这些性质是先天的本性,还是后天的【养】成的呢? 关键时期有他人有规范的指引和引导。 还有个人有纪律的严格【向善向上】要求自己或随意放纵自己,这是关系到【个人修养】。

本性是属于整体性的说法。 个别的差异是【有】。有的鸡通常是强健体大的特别好斗。特别【霸道】,随意欺负弱小。   我从我对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认知,我对它们的本性从观察有一点点的认识。从鸡讲起吧 (我有养鸡鸭,所以有足够的观察。),鸡的本性就是双爪就是很会挖个不停,找虫吃。这是鸭子从来就不会做的行为。鸭是靠嘴去【嗦着嗦着(福州话)】挖虫吃。鸡超级怕水然而鸭子却【嗜水如命】。

狗对主人是忠心耿耿的,一看到主人就摇尾巴摇个不停。看到陌生人就吠个不停。 猫呢,总是爱粘着人,很喜欢在你的绕脚边【赖着赖着】。最好你是会抱起摸着它。猫大小便后都很负责任的挖土来埋。狗会这么做吗?

昨天,我二妹才在Wechat那里寄给我们看她女儿那宠物猫在沙发椅上的可爱睡相。 那是两脚往头上伸直,还有两脚摊开,朝天睡,在客厅【大厅广众】完全安心人睡。 还没睡之前,我二妹在它的肚子/tummy那里搔摸。 这宠物猫,就不知不觉睡着了。 这是有享受足够【爱护】的猫,我猜所以【身心灵】都很安稳的。  我二妹也有寄给我们看她的宠物猫,在bathtub/浴缸小便后,如何用脚挖着,挖着浴缸墙壁要【土埋】它的排泄物。  真是超级负责任。 

牛有牛脾气。 牛给人的意象就是很【wulu/固执僵硬/不容易说服】的。所以有这么说法:【你可以把牛拉到河边,但是你不能逼它喝水。】(You can pull the bull to the pool but you just can’t make it to drink water from it. 羊的特性是温顺性.  牛羊的本性从叫声到脾气也是多么不一样。

马给人的意象就是【充满活力】和【耐力】。 所以,有这么一句话:【路长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】。 这句话很负面。 路长,有给马足够的饮食和休息,【马力】,我相信是保持不变,除非马老了。【马】给我意象是【效劳到底】只是【人心不足】才是关键。日久互相应该更深层的认识是真的。 日久别人是否对你【态度有变】,这是【双方的互动】问题。 双赢包容互相尊重才是【王道】。

猴子就是【好玩顽皮】好动的。体型和体能允许它爬【高高】的去采爱吃的水果。 大象体态是笨拙的和沉稳的。只允许它们在陆地上一步一步走动。它是绝对不可能跟猴子比赛爬树。猴子也是绝对不可能跟大象比力气的。 这就是大自然给人的启示教育。  

老虎狮子的本性都是凶猛无比,都是【肉食动物】,可以【称霸森林】。鹿,兔,。。。是【草食动物】,性情不温不热。老鼠的本性是什么?  各种动物有各种动物的特性,这是否跟它们的饮食和生存空间有很大的关系呢?

想一想,一个总是【温饱充足和有享受充足爱】的人和动物比较一个【居无定所又饥饿咕噜和常常受威胁】的人和动物有什么差别?  谈【本性】说【习性】,这是整体和个别的区别。这是我个人对【本性】和【习性】的见解。

Thursday, 9 July 2015

规格和个人 10July2015



规格和个人 10July2015
工商业化和城市化后的世界,个人是被【规格化】,所以很多人给我的意象就好像一个工厂出产的标准产品。就是那样符合【规格】。欠缺个人的特质和个性。 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是以【规格】的想法和意见为想法和意见。 在大公司呆久了,个人很容易就被企业化了。一切都是以【规格】为【大】。 太服从【规格】文化就不知不觉失去【个人差异和特质】。

不按照【规格】言行举止,就很难在【规格化】的环境生存。 这种制度化的环境就【养】出了【机械化的人】。 人一旦被【规格化】和【机械化】后,就失去了对【个别差异和特性】的认知。个人的价值是狠狠被【贬值】了。 这是很令人无奈的。

权威单位就有那种准则来规范规格化人。跟人家说话时,就要看着人家的眼睛。没有错,但是不是100%一直瞪着人家看。 一定要面对着面才是正确的。啊呀! 跟人家讲话50%看人家的眼睛,50%看非人的事物/视而不见在思考一下才讲,有错吗? 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【包容】,都跑去那里了。 为什么不能接受个别差异这一回事。 跟人家讲话时,只能面对面,不能90度这样的位置吗?

我不习惯讲话时一直看着人家。当我一直看着那个人讲话时,正是我很不客气讲话时,我要理清一些事情/质问时。 跟人家讲话时,我只有不时不时看对方眼睛,大部分我是看非人的事物/视而不见的思考。 我这个人【口齿不伶俐】。我真的不能blablablabla………..讲。 我每次讲话都几乎要思考一下才讲。  我算不算【心有城府】的人。 我讲话和写作都需要先打草稿。Impromptu 不是在我的能力范围内的。 所以,在需要我及时辩护的场合,我是一个【道地】的输家。

到目前为此,我真的不知道我被【规格化】多少? 我对【个我个性】有很大的维护的努力。 我衣食几乎不【跟风】。房屋是建筑商建好的标准的,没有自己的风格住所。 【行】没有汽车是寸步难行的。没有公共交通的便利和方便。 【行】是没有选择的自由。 这国家领袖们有思维方面的问题,所以对几乎没有设计行人道和脚踏车到给行人。

我只做自己觉的很安稳比较自然的事。 总而言之,我不喜欢勉强自己。 保持自我,保持独立思考。 做个清醒的人。 所以,对任何学说,我是先抱着【质疑】,需要思考酝酿后,再说%yesno/%noyes 

就说裹粽子, 在佐料方面我也没有死死的跟。 传统用的是栗子,花生,香菇,等等等。 我几乎不用栗子。 我采用花生,香菇,绿豆,红豆,腰子豆,等等等。 几乎也不用竹叶。 我宁可用本地的大叶。 今年,我还没有裹粽子。 我已蒸两次很美味的糯米饭。 我是采用本地糯米。有一次佐料是黄豆,绿豆,红豆,花生和猪肉。 第二次,是糯米和碎肥瘦肉猪肉。 非常好吃。 看我先生非常爱吃。 我猜我很好吃吧。 能裹粽子是一件很美好的事。可是,程序/步奏是有点点麻烦不如蒸来得方便。 今年,我还没有裹过粽子。 我买过两次中等大小的叶子。 两次都把叶子丢掉。

今年,是我25年里,第二次参加姓氏公会宴会。 我是非常不适应。 从饮食到音响,我都【格格不入】。高音贝得音响伴随歌舞,很少面对这种挑战的我是真的有感到【活受罪】。很难受。是我的问题还是举办单位的问题/一般人的问题:对高音贝已养成【麻木不仁】的适应能力。

在饮食方面,我只能吃20%。这是个人的问题。我真的无法吃有的食物。我向来都有【挑食物】的习惯。大工厂饲养的肉鸡,到目前为此都有一定的排斥。鸭肉(应该是进口的吧)也吃不下。 那天,一家3口都去吃免费的餐。 嗯。。去吧。。嗯,好啊,  有得吃,又不用洗碗。 大伯报效的一桌给弟妹们。

嗯嗯嗯,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理想。 那天本来我是坐在先生和我家阿斗之间。后来,这家族的女强人也是安排坐在同一桌。她是坐我和我家阿斗之间。 她一见我便【话中有话/有弦外之音】的问我:【怎么也会来?】 我一时还【言塞】对这突如其来的问候,还不知如何招架呢。回家一思想,觉得【岂有此理】。 这是我的问题,我会回想/recall and recall. 

我们没有去她举办的家庭似的【感恩宴】,却有来这公会办的宴会,是令她有那种不平衡。 这是我对她那【问候】的观感。这一次的参与,更肯定我的决定【再也不去】这种的场合。 是的,格调有别,所以真的【格格不入】。 对不起,我也看不到【意义】在那里? 这应该也是最后一次了吧!

是的,在家吃一顿轻便的面干胜过这种吵杂和不合自己标准的饮食。这是我个人的问题。所以,我知道要如何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问题。